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教育 >> 正文

辅导员说丨儒家诚信思想与民办高校诚信育人的关系探讨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11-01 [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诚信缺失渐渐成为高校改革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负面现象。但仍有一些具有较高道德素养和才智的优秀教育者、学生管理人员、大学生,他们秉承着传统儒家的诚信精神,在高校的诚信育人道路上不断努力和奉献着。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和文献研究法,对儒家诚信精神与民办高校诚信育人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基于已有研究中有关儒家诚信思想内涵的剖析,提出了有关于儒家诚信精神与民办高校诚信育人之间的三种理论假设关系:第一,儒家诚信品质对于民办高校诚信育人工作具有伦理价值意义;第二,民办高校诚信育人的基础是管理者和教师自身的诚信品质;第三,高校诚信氛围通过提高组织成员的诚信意识促进其诚信行为。最终,通过如上理论研究提出民办高校诚信育人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儒家;诚信精神;民办高校;诚信育人

1、儒家诚信思想

通过对我国的历史文化的解读,不难发展,在古代时期,“诚”和“信”不是同一事物,二者一开始并未被放在一起使用,而是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内容。从出现时间的先后次序来看,“信”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早,具体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信”一开始便被定义为一种道德的概念,展现了人们对于自身言行的一种规范和约束。孔子首先对“信”进行了内涵的界定。在孔子之后,孟子则进一步拓展了“信”的内涵,将其从一般的道德约束具象为“五伦”之一,从而构成我国诚信思想基础,此后所有的诚信思想都是基于此进行的具体阐述和进一步的丰富。与“信”不同的是,“诚”字早期是和宗教紧密相联系的,因此其具有显著的宗教基因,主要展现的是人们对于神灵的虔诚之心。因此从此演化而来,“诚”主要体现了真诚之意,指的是真诚不欺骗。由此可见“诚”、“信”二字在表达的侧重点的不同,但是也不难看出,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诚信思想便作为儒家的主要思想被确定下来,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其内涵,使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并被世人作为自我规范的重要尺度。

注重诚信精神历来就是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儒家学派认为人唯有诚信才能安身,进而获得社会的信赖和认可。诚信精神对于当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诚信危机也同样具有借鉴价值。现代儒家诚信精神注重真实不欺骗,在交往过程中强调言行之间的高度一致性,相关理念推动了经济发展,并且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促进高等教育普及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繁荣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民办高校诚信建设,尤其要认识到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后果是难以修复和弥补的,要解决这一现象就必须要借鉴传统的儒家思想,发挥优良的传统与美德,推动高校诚信建设,使民办高校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2儒家诚信思想与民办高校诚信育人之间的三种关系类型阐述

基于上述理论的研究我们提出了有关于儒家诚信精神与民办高校诚信育人之间的三种理论假设关系,并对其一一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一)儒家诚信品质对于民办高校诚信育人工作具有伦理价值意义

通过对诚信精神、文化理念以及与人与事相处之道的研究,能够促进现代社会各系统信用建设,从而使其可以健康发展。伴随着科学的不断更新和日益精进,民办高校规模也得到了急剧的扩张,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拓展了民办高校的发展边界,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办学模式,创造了多种类型的新兴教育模式。这些不同类型的新兴教育模式虽然形形色色,但是总结来看,主要具有几个主要特点:第一,主要利用了互联网的技术来进行学校与学生的链接。第二,新型的教育模式从注重整体向注重个体进行转变,重点关注单独的个体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学生个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而实现了教育教学的转型升级。学生个体的身份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了有力的拓展,不再局限于被教育者的身份,也可以独立成为施教者。因此学生个体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质量等都可以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个人的作用就愈发重要。最后,由于这些新兴教育模式更加强调了单独学生个体的影响,因此学生个人的信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一旦个人信用不佳,其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假设诚信为当代民办高校的安身之本,儒家诚信精神对于新时代的民办高校诚信育人工作是具有重大的伦理价值意义,儒家的诚信之道能够促进当代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民办高校诚信育人的起点:管理者、教职工自身的诚信品质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强调过,管理主要归根到人的管理上。管理者对下属的管理是多元的,不仅仅是在能力和技巧等显性方面,更多的是内在素养和品格等人格魅力上。只有对其人格魅力的认同的基础上,人们才会真正接受管理者的管理和领导。”当今时代,由于组织管理者不能够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能坚守正直品格,领导者失信行为造成企业品牌形象轰然倒地的案例比比皆是。尽管如此,管理者仍然忽视自身诚信建设,而更看重短期收益。因此在本文的陈述中重点强调了这一行为的不可取性和严重的危害性,指出了高校诚信建设中管理者和教职工诚信的重要意义。

高校领导者、管理人员、教师等,其诚信品质必定是在不断的学生管理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于学生工作的反复体验和感受,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从而逐步形成一种个体的乃至于组织的诚信品质,而这种诚信品质也必然是会带有其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的深刻烙印。因此,高校教职工的诚信品质并不是一个天然秉赋,更加不能将其看作是这一群体本身所具有的内生动力存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我们虽不能去苛求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作为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教师群体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具备诚信品质,这对于教学育人、学校整体的信用建设以及社会信用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探索民办高校诚信育人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各级管理人员和教职工的诚信品质,应当将其作为首要步骤来实施。民办高校应该要选择拥有诚信品质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并且要设计相应的激励制度,促使其诚信品质的养成,淘汰掉那些缺乏诚信精神的教职人员,这是我们在推进民办高校诚信育人时不能跳跃的一步,也是最初的一步。

(三)高校诚信氛围通过提高组织成员的诚信意识促进其诚信行为



现代民办高校处于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应当要注重高校文化氛围的塑造,而在这个塑造过程中,诚信氛围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诚信通常分为外部诚信和内部诚信两方面。高校的外部诚信是关于学校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应当建立的一种诚信关系,它属于高校的外部诚信。而高校的内部诚信强调的是学校内部有关于组织成员与其工作岗位,以及学生同学生之间,学生同老师之间等相互关系,它强调的是高校的内部诚信。目前,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民办高校外部诚信和内部诚信都依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是对民办高校的内部诚信问题以及内部诚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民办高校学生的考试违纪行为就是典型的高校内部诚信问题。据某高校相关部门的调查研究报告统计显示,作弊和违反考试纪律占学生违纪的一半以上,学生在考试中抱有侥幸心理,夹带小抄、偷看他人试卷、违规使用电子设备、考场交头接耳等违纪行为屡见不鲜,而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诚信氛围不浓厚,个别学生诚信意识不足,纪律观念较差,体现出高校在诚信氛围建设上的成效不够突出。诚信决定未来,诚信为本也是现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逻辑。民办高校诚信育人要兼顾外部诚信和内部诚信两方面,尤其是要形成高校内部的一种诚信氛围,这种诚信的氛围能够通过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表现。因此,高校如果能够创造浓厚的诚信氛围,便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从而促使其诚信行为。

3、民办高校诚信育人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儒家诚信思想对高校诚信育人的价值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重要特征”。儒家诚信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诸子百家学说尽管各异,但在推崇倡导诚信方面却高度一致,可见诚信思想在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规范个人行为举止,培养文明行为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方面确实发挥着无以替之的重要作用。民办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诚信育人是重中之重。由于受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00后大学生思想受到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各种思想文化在大学生群体里相互激荡,他们往往兼具怀疑主义、个人主义、科学主义、功利主义、消极浪漫主义等各类特点,这也使得学生习惯性迷茫或快餐式选择,急功近利的心理导致一系列失信行为的产生。因此,这就对民办高校育人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更科学的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同时要深刻分析儒家诚信思想对于高校诚信育人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进行深入剖析,从学校、家庭、社会、个人等多个维度探索民办高校诚信教育的基本路径。

(二)加强民办高校管理者、教师等全体教职工的诚信管理

上文中已论述了领导人、管理者、教师等全体教职工的诚信养成是高校诚信育人不能跳跃的一步,也是最初的一步。对于教师群体而言,诚信守则不单单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法律约束。然而,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失职、课堂教学失衡、学术不端行为、人际交往失信等依然存在。从个人层面来讲,这就要求高校管理人员、教师等全体教职工要重视对传统儒家诚信文化和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利用儒家文化指导个人的发展和学生的管理。教育教学人员要认知到个人诚信缺失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害,既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更是对立身之本的学生教育事业的重创,这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底层素养和所培养学生的根本价值观,教师要依靠自身价值观和愿景来实现育人成效,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自身诚信品质的养成。从学校层面来讲,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重视师德师风评价、考核和激励,提高师德培训的成效,对于存在失信事实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职工,要及时处理,防止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效应。

(三)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

1.确立民办高校诚信教育目标

诚信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民办高校应将诚信育人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提高民办高校领导人、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全体成员的诚信意识,深化儒家诚信精神的价值性体现,统一诚信建设的目标,激发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个体在高校诚信教育中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将儒家诚信精神内化为个人价值取向,最终转化为高校内部所有成员的集体认同和行为导向。

2.丰富民办高校学生诚信教育内容

当前民办高校诚信教育内容主要以校纪校规、考风考纪、诚信资助等为主,教育内容构成较为单一,缺失理论的广泛学习,学生无法掌握较为先进的价值观。目前,大多数高校比较重视学生学业诚信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法律诚信、网络诚信、金融诚信、荣誉诚信、人际诚信、就业诚信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相对不足。民办高校要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必须要丰富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创新诚信教育的方式,拓宽诚信教育的渠道,整合诚信教育资源,建立诚信教育内容监督反馈及整改制度,不断完善民办高校诚信教育机制,最终提升诚信育人成效。

3.拓宽民办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载体

教育载体是实现教育成效的重要保障,多种形态的教育载体齐发力,能够支撑诚信教育的稳健行远,提高诚信能量的传递效率,催化诚信氛围在校园内外弥漫开来。当前,民办高校诚信教育仍然是以校纪校规为主要载体,其他类型的载体相对匮乏。拓宽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载体,可以通过学科教育、校园活动、班风班规、家风家教、法律法规、诚信档案、榜样引领、大众传播、网络技术等多种载体形式得以实现。

4.创新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

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的整体构建既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方针政策的现实需要,也要适应00后大学生思想现状和性格特征创新教育方法。可以运用课堂讲授法、实践参与式教学法、读书指导法、主题教育法、榜样激励法、自主学习法、舆论引导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等多种教育方法,综合促进民办高校诚信教育成效的提升。

作者简介


杨婷婷,女,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助教,人力资源管理师,创业指导师,三级健康管理师。研究生期间发表三篇核心论文,参与导师主持的各类科研项目,参加汉阴三沈·家文化产业园策划、陕西省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政策咨询、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重要项目,现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21年参加辅导员工作,在学校参与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姜维之班创建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