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队伍建设 >> 工作动态 >> 正文

辅导员说丨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7-28 [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建设以及国家发展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日渐完善的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基本经验。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其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这些教育元素与学习活动相融合。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将红色基因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更好的去把握和了解红色基因的内涵与本质。只有如此才能在新时期的发展道路上,确保广大的大学生群里始终跟党走在一起。本文以此为基础,以延安精神为代表,就延安精神的内涵进行论述,就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效的融入延安精神进行思考。

关键词:红色基因   延安精神  思想教育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valuable experience in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In this process, the party's basic line, basic program and basic experience have also been formed.As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s the mainstay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otherland, how to integrate these educational elements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in daily teaching activities.This is also an important issue of concern.Integrate the red gene into the daily study and life, 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grasp and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and essence of the red gene.Only in this way can we ensure that the majo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lways follow the Party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in the new era.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Yan 'an spirit,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Yan' an spirit, and thinks on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Yan'an spiri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Red gene Yan'an spiritu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一、正确理解延安精神的产生及内涵

(一)延安精神的产生

自万里长征结束之后,1935年党中央及中央红军扎根陕北,在这片黄土高坡之上建立起影响了未来中国革命道路的根据地。时间来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心系民族命运与国家情怀,率先举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这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这期间,受制于敌军的封锁与围剿,加之陕北地区物资匮乏,经济基础薄弱。根据地的军民,一度陷入了生活窘迫的困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时代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抗战期间,民族利益大于一切的思想主导,联合最广泛的抗日力量形成统一战线,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核的延安精神形成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党的历史,重新确立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使得中国革命得以保持正确的方向,成为延安精神产生和形成的决定性条件。

(二)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最为根本与核心的要素,便是坚定不移的用户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中央更加重视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环境虽然极其艰苦,但是党员干部的斗志却是非常旺盛。实事求是,也是延安精神的典型代表,在党的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将中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除此之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提出,更是突出强调了时代发展浪潮中人民群众的力量与价值,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始终强调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除此之外便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可以说是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君不见南泥湾的改造成就了塞北好江南的美誉。

二、延安精神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与思考

(一)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理想信念教育时融入延安精神

在高校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课堂教学无疑是最基础、最基本、最稳定的。在课堂教学中所展现的内容都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凝聚的成果,具有超强的系统性与高照星。将延安精神融入到高校的课程教学理论中,不仅是对高校思政教学的一种丰富,同时也是对延安精神的进一步肯定。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程也是坚定理想信念的证明,革命的火种能够燎原,正是无数共产党员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决定的。当今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出生时就实施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从社会大环境以及父母家庭的小环境中,都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在家里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延安精神的红色基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通过学习党史,学习延安时期党的资料,了解战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坚定的政治信念中走过那些艰苦岁月并取得胜利的。

(二)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我党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形成的革命传统精神,在这个异常艰苦的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民众自力更生所形成的延安精神,本身也是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素材。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旋律与重要阵地,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至关重要。对于一个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来讲,没有家国情怀,那么即便专业知识再强,也不会甘愿为祖国做贡献,在祖国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也不会挺身而出。所以要利用红色素材实施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树立为国家做贡献,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红色教育。没有家国情怀的人,不会有更大的人生价值,不会将祖国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也就没有更大的奉献精神,难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坚定内心的信仰,坚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自己内心的光荣感和荣誉感,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融入延安精神

新时期大学生的培养与教育,要从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进行而德育教育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就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人格修养延安精神中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正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品质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阶段他们的生活经历很少有艰难困苦的经历面对未来可能遇到困难面对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他们更需要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所以利用红色基因进行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最为恰

三、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措施

(一)开展党史学习活动

让学生了解我党的发展史,了解延安精神形成的背景和过程。深刻体会延安精神的内涵,才能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思想深处。定期组织红色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让学生从内心身处信仰共产党开展“党史我知道”的知识竞赛活动,通过了解延安时期的历史,更深刻地领会延安精神的内核,并内化到自己的思想深处。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开展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建党一百周年的特殊时期,可以通过举办寝室文化节活动学生做党史的手抄报、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延安精神的宣讲,以及典型人物的英勇事迹让学生对延安精神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内化于行动。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延安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和熏陶。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单纯的说教式教育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各种活动中,寓教于乐的原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比如“红歌大家唱”、“重走延安路”、“写我爱党的心”等等,利用活动实施教育,避免生硬和教条。利用大学校园中的“红色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社团是学生自觉自愿组建的组织,他们是这个组织的成员,是主人,在社团里开展活动要比传统的课堂教育显得更加柔性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邀请党史研究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在讲座中系统感知延安精神。

将红色基因内容有机融合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也是重要的课题,红色基因特别是延安精神,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最适合当下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马克思指出“人在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创造人。”这一点,也直接有效的点明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联。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而言,高质量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园整体的思政学习环境,同样,高质量的校园思政学习环境,也一定会进一步推动校园思政教学活动的升级。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活动育人”视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院校组织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强调延安精神与校园文化之间的融合,在文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加强延安精神的渗透,以此来实现校园精神与延安精神之间的有效融合。这个过程同样需要充分挖掘本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让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中变得随处可见,以此来构建更加和谐高效的物质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间推动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和感受延安精神的过程中,去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利用延安精神去武装自己,更好的迎接未来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四、总结

毛主席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便明确的指出,我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民群众中间领导伟大革命的党。如果没有大量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无法完成这一伟大使命的。所以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中央和毛主席便从中国革命事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将其视为事关革命发展的重大问题去开展的,在老一辈革命者的不懈努力下,延安最终被打造成为了一个培养治国、治军、治党人才的大熔炉。延安时期,我党便创建了三十余所干部学校,整个延安沉浸在了浓浓的学习氛围之中,处处呈现出“吃小米饭,读资本论”的动人景象。以抗大及其分校为例,其在延安时期便培养出了十余万的革命骨干。而这一切也离不开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对于投奔延安的革命青年,毛主席予以了极大的关怀及高度的评价。在19372月毛泽东接见北平来的一批知识分子时说道“延安的抗大和北大、清华、燕京大学不同,物质条件相对较差。但是它所研究的,是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的大学问。”在延安的这个大熔炉中,我党也始终将鉴定的政治方向作为工作开展的第一位,致力于将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培养成为坚定的革命战士。在经过延安的洗礼,经过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与浸染之后,无数的青年干部树立起了科学的世界观与发展观,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水平,并在未来的革命道路上,逐渐成长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的中坚力量。总之,延安作为一本厚重的历史典籍,是中国共产党人升华思想、锤炼本领、提高意识、增强素质的宝贵家园。延安精神所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精神风貌和革命奋斗精神。坚持新时期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环节。在新时期的发展道路上,我们需要以延安精神为引导,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意识,注重延安精神与新时期高校学子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的融合。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也是时代发展与传承的必然需要。

个人简介

高珊珊(1993—),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硕士,西安培华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曾获陕西省育德育心先进个人,校级优秀辅导员,社区优秀德育教师,学生潜能发展优秀指导师,名花有主求职大赛先进工作者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