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核心任务。然而,鉴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各异,不同年代的大学生展现出独特的代际特征。因此,高校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同时,也需针对大学生代际特征的变化,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文首先分析了“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师生和谐关系构建的几种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方法,旨在增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00”后 大学生 思想行为特点
引言
自2018年起,00后正式踏入大学校园。“00后勇闯奥运会”、“00后整顿职场”、“00后人间清醒”——这些热门话题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究竟00后一代是怎样的存在?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又有哪些?探究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具有何种意义?作为高校工作者,掌握“00后”大学生的特有思想行为特征,并探索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与相处的途径,对于促进辅导员工作的有序和高效推进显得尤为关键。
一、“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
1.专业能力强,心理状态弱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成长于更为宽松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他们独立自主,不随波逐流,真诚而不虚伪,追求个性与自由。普遍而言,他们在专业领域表现出色,但心理状态往往较为脆弱。大多数学生展现出勤奋钻研的精神,愿意为达成目标投入大量努力,在科研、竞赛和学生活动中展现了显著的实践能力。然而,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不足,容易产生焦虑和失落感,因此亟需及时的心理辅导。特别是在付出巨大努力后,若结果未达预期,他们往往难以接受,甚至会感受到强烈的挫败。
2. 民族自豪感强,权威服从度低
从政治观念的角度来看,他们主要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例如微博、抖音等平台,而不大关注传统媒体和纸质出版物。他们普遍怀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对政策的认同度较高。面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事件及问题,他们持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通过互联网转发、朋友圈点赞、参与热点话题评论以及私下讨论等方式表达。"00后"一代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文化自信上,他们对传统文化,尤其是近年来流行的汉服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穿着汉服出游,对传统民俗活动也特别热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对权威的服从度不高。他们不会因为对方是家长、老师或领导就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愿意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挑战权威。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更强的控制力,不太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更倾向于信服那些在专业或综合能力上胜过自己的人。
3. 规则意识强,集体意识弱
“00后”一代拥有强烈的道德感,同时伴随着更为显著的利己倾向。他们展现出对正义的热忱,渴望为弱势群体发声并维护正义。他们高度重视规则,一旦规则明确且得到普遍遵守和认同,他们将坚定不移地捍卫这些规则。然而,面对模糊不清的规则时,他们会采取各种申诉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以确保公平和正义。当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他们显得异常敏感、不信任和谨慎。但在与个人利益关联不大的事务上,他们往往采取一种超然的态度。在集体环境中,他们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判断和评价,以追求快乐作为主要的生活选择标准。在选择参与实践活动中,他们更倾向于那些能够迅速带来个人实际利益的活动。
4.获取信息能力强,筛选信息能力弱
00后对于网络的使用比较熟练,能够借助互联网进行自主的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与当下社会的连接。但是很难高效地在众多信息中进行筛选,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在对信息的处理上,更多的是接受而非输出。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下发给学生的文件通知,大部分学生并不能有效地通过阅读文件清楚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更多的信息是通过询问班委、同学、老师来了解。
二、辅导员与“00”后大学生和谐关系构建途径
1.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联系十分紧密。随着辅导员队伍的日益年轻化,学生对老师的称呼逐渐从“老师”转变为“姐”、“导儿”、“导员”等更为亲切的称谓。在微信交流中,学生常以“在吗?”、“这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等语气与辅导员沟通,这在无形中将辅导员视为了“服务者”。然而,我认为师生之间最理想的关系应当是“亦师亦友”。教师不应居高临下地交流,而应多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思考和理解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学生关怀,在专业学习上提供指导。面对原则性问题时,辅导员应持有明确立场,处理事务时果断而公正,成为学生在学校中最信赖的人。
2.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而非仅凭权威
辅导员在奖助学金的评定、班级文化建设、班干部的选拔等关键事务中拥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这些事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际利益,辅导员在处理这些事务时是否公正,将对学生的发展乃至他们对社会的理解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在执行职责时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允许他们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独断专行,不应仅依靠权威来“限制”学生。辅导员应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确保班级事务的顺利进行,从而培养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
3. 制定班级规范,根除功利主义倾向
在新学期伊始,辅导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丰富经验,与班委会的成员们一起,共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班级规范。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班级成员之间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还能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并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这样的规范将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有序、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明确的指引下,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4. 强化与学生的高效沟通机制,增进工作效能
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开展主题班会,激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利用线上平台执行问卷调查,以收集学生的意见;及时响应学生的关注点,并提供定制化的指导;组织团队建设活动,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地,开展一对一的交流,将交流的场所从办公室拓展至社区,这也有助于缩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结语
综上所述,"00后"大学生群体呈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他们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强,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对权威的服从度较低;他们重视规则,但在集体意识方面相对较弱。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需要理解并适应这些特点,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制定合理的班级规范,强化与学生的高效沟通机制,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
周微笑,女,汉族,中共党员,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传媒与设计学院辅导员,助理统计师。2022-2023学年“姜维之班”优秀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