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对大学生来说,已经离不开网络带来的便捷,但是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认识有很大的不同。目前,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国内的疫情看似稳定,但长时间的持续爆发,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后果,而随着大学网络舆论的错综复杂,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如何,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剖析。
关键字: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分析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
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在校园突发事件后,对事件的看法、态度、情绪的综合反映,也就是在网上流传开来学生和老师们对某个话题的看法,或者是和学校有关的网络观点。当前高校校园内的各类热点事件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着,这就使得新闻的传播成为了网络舆论的导火索。
二、高校网络舆情现状
(一)大学生对于热点关注度高且形势复杂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网络上,新闻资讯、影视娱乐、教育学习、生活百科等成为大学生主要关注的信息类别。大学生是校园网络舆论活动的主体,他们经常通过校园论坛、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媒体对校园内的事件进行报道,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有社会人士、新闻媒体、媒体中介,引导并干扰校园舆论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传播。近几年,高校网络舆论事件已成为传媒营销的目标,成为各大网络势力博弈的焦点,一些新闻媒体为了提高报道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在报道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断章取义、失实等问题,从而影响到高校的声誉。
(二)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尚需完善
目前,各高校已基本建立了网络舆论监督系统,大多数高校也在官网上开设了其他的媒体传播途径。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反应也从过去只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到现在利用媒体平台的高度关注来回应社会的关注。近两年来,大部分高校都能把网络舆论事件的反应时间控制在3天之内。然而,由于网络舆论事件的类型和传播情况的差异,使得各高校在处理舆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三、高校网络舆情产生的因素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网络舆论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大学生在网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的网络主体比较复杂,网络与情感的筛选和过滤机制还不健全,使得一些不真实的、极端的言论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在互联网中存在着大量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奢靡主义等负面的腐败思潮,侵蚀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网络就像一个放大器,它会持续地放大正极或非正极性的话语,并对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做出抉择。在网络信息的传递中,存在着“失真”、局部报道、无限放大、“变异”等问题,一些媒体在利益驱动下,从而误导新闻受众,影响他们的判断。
校园安全、宿舍使用、食堂管理、学费收取、课程学习、考试安排、招生就业等都有可能引发社会舆论,而校方制定的规章制度也要考虑到校园的实际,以免对校园的治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大学的应对方式和态度也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利用积极坚定的立场和巧妙的语言,提出公众认同的解决方案和改善方案,可以有效地化解冲突,解开民众的疑虑,争取话语权,同时也可以降低舆情的热度,使本次舆情得以结束。如果学校反应迟钝,态度敷衍了事,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打压控制舆论,就会对缓和网络舆论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激化学生和社会团体的抵制,舆论不仅不会得到有效的缓解,还会越来越严重,最后甚至会让舆论失去控制,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教师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环。作为学校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师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重要力量,如果教师的自身素质出现了问题,做出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的的行为,会导致其所教导的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还有可能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损害,使其对学校和社会产生不信任,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
四、结语
高校网络舆论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领域,因此,要做到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及时的关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注重教师的素质,健全学校的管理体系,对社会舆论进行正面、积极的反应,从而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宇晨,唐晓清.浅谈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及应对建议[J].理论界,2022(06):48-53.
[2]陆娅.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及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6):122-124.
[3]陈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现状与对策[J].记者观察,2020(09):68-69.
个人简介
王敏,女,中共党员,现任会计与金融学院团委副书记。2022年8月带领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2022年10月带领学生参与2022年金融雏鹰培育主题活动;带领会计与金融学院学生会获得西安培华学院2022年”标兵学生分会“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