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是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各大高校急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大学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人,从而能够根据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实际因素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文章以大学生就业为核心进行研究,浅析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基于现状剖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并提出完善措施,便于大学生更好就业。
关键词:就业指导;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辅导员要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面对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内卷化程度迅速加深的现状,对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标准要求。作为负责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高校辅导员,需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引导作用,通过职业规划、专业指导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保证大学生对现实社会有清晰认知,正确认识到现在的就业形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途径。
1【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当今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就业岗位更加紧缺。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毕业生高达1158万人,同比增长82万人。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持续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各个岗位新增就业岗位有限,企事业单位工业化、信息化自动化叠加,就业岗位的增幅远远低于毕业人数的增长,二者之间形成了矛盾。同时,各个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经验要求越来越高,但现在大学生偏向学习课本知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也有了矛盾。因此,在大数量待就业毕业生面前,毕业生就业问题亟待解决。
2【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辅导员主要负责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时间相对于其他人员是最多的,会在学生思想上、认知上、情感上、职业发展等方面上有着清晰的了解。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辅导员在日常与学生交流和互动中及时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发展规划,纠正大学生错误的择业观、就业观和职业观。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可以发挥就业指导中心和学生的桥梁作用,及时将招聘信息传递给学生,还可以将学生的就业需求及时反馈给就业指导中心。辅导员可以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逐步渗透到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在谈心谈话中、主题班会上,将就业前景、面试技巧、简历指导等方面传递给学生,令学生对就业方面事宜有着基础的认知,有助于学生科学选择未来的职业方向。辅导员可以根据大学生不同的阶段开展与阶段对应的就业指导内容,如:大一阶段,鼓励大学生多参与适合自己的社团、组织,考取计算机二级、OA商务办公等实用性证书,让学生对就业有着初步的认知,加强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大二阶段,辅导员鼓励学生多参与大创、互联网+等活动,扩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术方面、创业方面的认知和能力大大提升。在后续指导工作中,辅导员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一些极具创意的项目进行孵化。在学生高年级阶段,可以邀请已毕业的优秀校友讲述他们的就业、创业经历,辐射给其他在校大学生。

3【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不足
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引导职业规划、传递笔试面试技巧、提升求职技巧、制定就业策略,从而实现学生就业的指导过程,反映出是一门涉及各个方面种类繁多的学科。而大部分高校辅导员为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不久直接参加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直接从高校到高校,求职经历少没有经历过其他工作,社会经验并不足,人生阅历较为单薄。尽管平时辅导员接受过各类职业培训,但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变化万千的社会环境,年轻化的辅导员队伍在进行就业指导过程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就业指导缺乏专业性
高校学习期间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关键阶段,也是职业人生发展的起步时期[1] 。但是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必须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才能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就业指导工作者既要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和就业环境,还要掌握扎实的社会学知识、教育学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等。然而实际上,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亟待加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就业指导方面的专题培训,导致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指导内容、形式单一,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更多的是简单地宣讲就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无法帮助毕业生解决更为复杂的就业问题,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
(三)忽视大学生思想引导
纵观高校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多的是照顾学生生活起居、心理健康等具体事务,忽视了学生思想层面上的引导,弱化了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目前来看,大学生认知层面存在部分问题,比较容易受互联网等外界因素影响,不加以正确、直观地引导,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方面紧密关联的辅导员,只单一化地强化日常管理、社区内务管理等基础方面帮助学生,仅仅是治标不治本,无法在思想层面引导学生、无法解决学生专业课程和实践技能等方面,从而会影响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忽视大学生思想引导,过分强调辅导员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社区管理,难于发挥出辅导员在职业规划方面、就业求职方面的重要作用。
4【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辅导员能力素质
高校辅导员想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先从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出发,全面了解最新的社会环境和就业政策,积极学习社会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相关法律知识等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向就业指导老师和职业规划老师等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各行各业的就业环境、就业政策以及市场发展前景。加强调研能力、分析能力,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全方位地针对现阶段社会环境和就业政策合理分析,更便捷地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指导。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革新,及时改变自身工作思路和方法,加深大学生对就业的理解。
(二)提升辅导员专业水平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因此提升辅导员专业水平、强化辅导员综合素质、加强辅导员工作能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迫在眉睫。首先高校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与就业相关的培训活动,从而及时了解实时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打好指导学生就业的基础。集体学习简历优化,便于后期指导学生优化简历,让大学生的简历在初筛时脱颖而出。
(三)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
近几年,很多高校大学生毕业季择业过程中,对找工作缺少客观认识,好高骛远,过于追求福利待遇好的热门岗位,不愿意去国家建设需要的地方,为人民服务和为现代化建设发展服务的思想观念逐渐淡化[2]。因此高校辅导员急需将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有效结合起来,加强学生人生观、就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大我和小我之间的关系,敢于直面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人情世故,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辅导员应形成就业指导全程化的观念,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年级展开不同的就业指导,让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
作者简介

梁睿,女,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创业指导师,现任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2019年参加辅导员工作,在校期间曾公开发表4篇学术论文,主持校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4项。2021 年 5 月获得“职业生涯体验月”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老师”,2022年11月获得“宏志助航计划”培训“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