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辅导员说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10-12 [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社团活动的蓬勃兴起,如何把学生社团的优势融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将基于学生社团为载体,探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如何提升。通过对学生社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重要作用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与方法,促进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社团的有机结合,提高育人效果。

关键词:学生社团;思政课教学;全面发展;教育工作

高校思政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效性不高,吸引力不足。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本文提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探索一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1学生社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一)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为思政课的理论教学注入了活力。这些社团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大丰富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思政课的理论内涵。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听众、观众,而是实践的主体。他们通过参与辩论赛、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思政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境相结合,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过程性的学习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把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准则。

社团活动自主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在社团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社团成员参与的内容和形式,这种自主性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体验到成长的责任感和快乐感。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种主动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一种提升。

此外,学生社团还能够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社团还可以根据成员的专业背景,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利用专业知识,理解思政课理论知识在专业领域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学生社团以其独特的活动方式,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平台。它们不仅丰富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样,思政课教学就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授受,而是全方位的教育体验,有利于培育理论素质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学生社团活动以其特有的自主性特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渠道。这种自主性表现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什么社团、参加什么社团的活动。这种自主性尤其在思政课学习情境下重要,因为它是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课学习中来,而不是仅仅被动接受知识。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的被动听众,而是积极参与者。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与意愿,选择社团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这种选择权赋予,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者在实践中检验思政课的理论知识。这种自主选择和参与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提升了他们对思政课内容的学习兴趣。社团活动的自主性还表现在活动策划与执行过程中。学生要自己考虑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的内容、设计活动的流程、在活动实施上承担责任。这种过程实际是一种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锻炼。这种自主性体现在思政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试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疑能提高思政课的学习效果。而且通过社团活动,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将思政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社团自主活动中,学生更能够感受到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课堂上所学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思政课的内涵。同时,这样的自主参与的过程也让学生对自己行为与价值观进行反思,使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三)加强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接轨

学生社团是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平台,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活动。这不仅为传统思政课教学增加了新内容,而且有效推进了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社团活动还可以将思政课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案。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抽象的理论学习,而且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思政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活动来体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社区服务项目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更显生动,更具具体性。在这种融合中,思政课的教学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对思政课理论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能够把这种理解运用到专业中去,形成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认识。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活动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在专业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行为中的指导意义,对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操守的专业人才极为有利。

(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教育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广阔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而且可以将思政课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社团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感受德育熏陶。又如,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智育方面,社团活动往往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体育类社团则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体质;美育类社团则通过艺术创造,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这样的社团活动中,学生既是活动中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他们必须自己策划、自己去执行、自己去反思活动,这对他们的领导力、创新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无疑是一种锻炼。与此同时,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不断尝试与挑战,也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这对个人的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社团活动使思政课学习不再是课堂的学习,学生的所学知识得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2【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一)加强学生社团与思政课教师的沟通与合作

高校在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政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对此,高校要积极鼓励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社团的沟通与合作,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社团活动的特点和需要,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而且还能够反过来促进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思政课教师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可以深入到学生社团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的困惑与需求。这样的了解,能够帮助教师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给予更加具体,针对性的指导。再比如环保类社团的活动,教师可以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样的理论指导,不仅可以提升社团活动的深度,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运用思政课的知识。与此同时,学生社团活动中的创新和活力也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社团活动中的自主性、协作性、实践性,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所缺乏的。思政课教师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将这些经验融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思政课教学更生动、有趣,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建立健全学生社团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把建立健全学生社团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这一体系的核心就是明确实践育人的目标任务,让思政课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去。为此,高校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定实践育人的内容,形式,评价标准等,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机制,高校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实践育人的长远目标和具体任务。这些目标和任务应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等紧密结合。第二,高校必须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如实践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参与人员、预期效果等,保障实践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同时,做好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为实践育人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三)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增强课程吸引力

思政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思政课吸引力得极为关键。思政课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社团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将思政课理论知识与社团活动相结合,运用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案例分析能够使学生接触与理解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讨论式教学能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情景模拟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思政课的理论内涵,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在线教学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强化学生社团思政课实践成果转化与应用

学生社团在思政课实践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成效,是检验实践育人效果的最重要指标。高校应当重视这些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纳入思政课的评价体系。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促进实践成果的共享与推广。具体来说,高校可以组织开展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社团分享自身实践活动的成果和经验,并向其他学生社团学习借鉴。高校对优秀的实践成果应加以总结,推广,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提升思政课的整体实效性。除此之外,高校也可将这些成果与学生的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等环节相结合,形成一种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活动中来。

3【结论

在高校中,学生社团是具有活力与创造性的组织形式,其作用对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而且能使思政课与专业课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能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学生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自由选择和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种自主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造力的关键,它使思政课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社团的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简介

罗娜,女,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助教,毕业于延安大学,现任校团委志愿服务工作部部长。曾获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先进个人、“职业生涯体验月”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千马廿行”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联学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优秀指导教师、陕西省高校魔术联盟优秀社团指导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