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工风采 >> 正文

辅导员说丨民办高校大学生文明行为意识养成教育研究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10-08 [来源]: [浏览次数]:

引言: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承载着时代的使命和创新的责任,是新一代力量和智慧的代表。他们的行为举止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成长和素质,还对周围人的看法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民办高校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重要性和方法,旨在为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文明行为意识养成、校园文化

当代大学生的文明行为现状

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是当前社会备受关注的议题。作为社会精英群体,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素质和形象,更牵涉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然而,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表现令人担忧,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在校园中,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主要体现在课堂纪律、言行举止、尊重他人等方面。然而现实中,一些大学生存在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交头接耳等问题,甚至有些学生还对老师不敬重、不礼貌。这些不当行为不仅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社交中,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主要体现在待人接物、交往方式、尊重他人等方面。然而现实中,一些大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冷漠无情、不关心他人等问题,甚至有些学生还存在恶意攀比、炫富炫美等不良行为。这些不当行为不仅影响了其他学生的社交体验,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针对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各高校应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同时,家庭、社会也应该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当代大学生文明行为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点,也是塑造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在的家庭教育往往过于注重成绩和物质的满足,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有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包办一切,使得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有些家长则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了道德教育和礼仪培养。这些家庭教育缺失的现象,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文明行为的认知和重视。

2.学校教育缺失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然而,目前许多学校仍存在“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此外,一些学校缺乏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文明礼仪的系统性和深入性的了解。

3.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价值观逐渐多元化,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大学生的文明礼仪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一些网络游戏和娱乐节目过度宣扬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使得一些大学生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享乐,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4.心理因素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心理成熟期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着来自学习、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在这些压力和挑战下,一些大学生可能产生焦虑、自卑、抵触等不良心理反应,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文明礼仪。例如,一些大学生可能因为自卑心理而产生过度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他人表现出不礼貌的行为;另一些大学生可能因为抵触心理而对一些传统礼仪和文化产生反感,导致他们缺乏对文明礼仪的尊重和认同。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缺失、社会环境影响和心理因素影响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的教育和管理。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入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礼仪修养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重要性】

1.提升个人素质

文明行为是一种体现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具备良好的文明行为的大学生往往显得更有教养、更有自信。同时,通过养成文明行为,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求职过程中,许多企业也十分看重大学生的文明行为,因为这代表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养成文明行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大学生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如果大学生都能养成文明行为,那么校园氛围就会更加和谐、美好。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文明的行为举止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信和合作精神,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社会责任感

文明行为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通过养成文明行为,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例如,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等行为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可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经验和收获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聚合效度检验采用Amos验证性因素分析(CFA),通过测量模型与理论结构的拟合度判断效度。研究选择CFA基于两点:1)预调研已完成探索性因子分析(EFA),需验证理论模型稳定性;2)吴明隆(2010)指出CFA适用于明确理论结构的题项契合度检验。数据显示,各因子载荷量0.58~0.87(p<0.001),组合信度0.78~0.92,平均方差提取量(AVE)均>0.5,满足Bogozzi&Yi(1988)的聚合效度标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四维结构,为后续结构方程建模提供方法论支撑

民办高校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方法

在民办高校中,培养大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强化制度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引导自我教育等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1. 加强道德教育

民办高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文明行为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在课程设置上,增加文明礼仪、道德修养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明行为。此外,通过举办讲座、论坛等形式来增强大学生的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2. 强化制度管理

民办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同时,对于不文明的行为,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以起到警示作用。例如,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文件,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和管理。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和惩罚,以维护校园秩序和公共利益。

3.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民办高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各种文明活动、文化讲座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可以举办文艺演出、科技竞赛等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可以开设文化课程和讲座来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 引导自我教育

民办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地养成文明行为。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可以开设艺术鉴赏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

在加强道德教育方面,可以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和宣传,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和道德准则。同时,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研讨会等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行为纠正,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强化制度管理方面,可以制定更加具体、明确的规章制度,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和惩戒力度,提高大学生对文明行为的重视程度和遵守规定的自觉性。

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方面,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科技竞赛、文艺演出等,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可以通过加强校园宣传、文化建设等途径,让大学生感受到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在引导自我教育方面,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艺术鉴赏课程等途径,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可以通过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综上所述,加强道德教育、强化制度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引导自我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文明行为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和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结论】

民办高校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这一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素质和未来的发展,更对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和谐氛围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应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具备文明行为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表现出色。

其次,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个文明、和谐、尊重他人的校园环境中,大学生们更容易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校园的整体形象,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还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备文明行为的大学生更有可能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他们将成为社会中的一股积极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研究尤为关键。礼仪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文明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中华传统礼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大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研究也有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礼文化。这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底蕴,还可以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一进程的发展,为构建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简介

邢杨,女,陕西渭南,西安培华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助教,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曾任教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持校级课题一项,参与课题三项,发表论文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