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微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学校坚持每周一由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代表、优秀辅导员与学生代表一同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辅导员微课堂暨主题宣讲
第五十八讲
开始啦
本周由
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
范静毅 张美娟
两位老师
给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

青春融入家国情怀 梦想从培华启航
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范静毅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讲话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你们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你们正在军训场上飒爽英姿、拼搏追梦,我就选择青春、梦想、家国情怀这个主题与大家分享,愿你们一路披荆斩棘,向阳而生,在不断变好的路上,发现更闪亮的自己,开启美好的大学生活。
到底该如何度过这弥足珍贵的大学生活呢?我想,首先要澄清青春和梦想、小我和家国之间的关系。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脱离这个世界就不能结出果实。”那么,今天我想对关于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如何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相结合的问题谈以下三点:
首先,筑牢理想信念,以扎根奉献绘就青春亮丽底色。奋发有为的人生从不是只追求自身利益的浅显,而是心怀家国的厚重。书写荒漠变林海的三代塞罕坝建设者为建设沙漠绿洲而与黄沙“共舞”;“第一书记”黄文秀为帮助大山里的乡亲们脱贫致富而放弃都市繁华甘于贫苦;“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为祖国强大而不懈奋斗奉献终身……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他们也许只是沧海中一粟,但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国利民的坚守与担当。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家国命运,就要少一点自我感觉,多一些立足现实;少一点自我陶醉,多一些为国为民,将个人成就与群众幸福紧密相连,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前途与民族未来紧密相连,我们才能为新时代发展积蓄最坚实的力量。
其次,牢记初心使命,以躬耕前行交出时代满意答卷。对于我们每大学生而言,勤奋好学,乐于思考,努力充实自己就是对时代号召最大的回应。正是有了广大扶贫干部扎根基层,才有了4000多万贫困乡亲的脱贫致富;正是有了广大武警官兵的责任担当,才有了我们人民群众的岁月静好;正是有了无数“大国工匠”们的拼搏创新,才有了走出国门、走向全球的“中国智造”……不管是辛勤耕耘的农民,还是认真教书的教师,抑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才能有国家民族的幸福安宁。奋发有为的新时代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辛勤付出,“青年者,国之魂也”,大学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并做到极致,就是对新时代交出的满意答卷。
最后,矢志奋勇拼搏,以奋斗姿态在新时代立伟业建新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凡事都脚踏实地去做,以求真的态度对待每一天的大学生活,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历史选择实事求是者,未来属于笃步前行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树立高远志向,敢于担当、不懈奋斗,以行求知,以知促行,做到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脚踏实地,树立崇高追求,为国家进步而奋斗;努力学习,练就过硬本领,立足现实,关照自我成长,关注国家发展,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长盛不衰积蓄力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家国情怀和胸襟抱负,早已成为历代文人士子安身立命的精神动力,也为新时代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带来诸多启示。希望你们永远保持‘勤奋’的姿态,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希望你们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踏实勤学;更希望你们成为创新型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革故鼎新,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向知识和科学的尖端进发,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同学们,朋友们,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唯有奋斗,方能让有限的青春迸发无限的光和热,同学们要为各自的青春注入家国情怀,以“小我”建设“大我”,以“大我”成就“小我”,要以更加健康的体魄、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奋斗的姿态、在火热的青春中努力学习、放飞梦想,用奋斗书写人生,立志成为可堪大任的新时代人才,担负起名族强盛、国家强大的时代使命。
路漫漫其修远,任重而道远,立大志者成大才,祝福同学们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珍惜大好年华,书写时代华章。

新学期 新起点 新征程
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美娟
盛夏未央,初秋登场,9月的阳光与空气一分为二,一半热烈,一半清凉。新的学期来临,在此,我代表学校对每一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同学们致以新学期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回望过去我们有的是收获,展望未来,我们更是前程似锦。
在这里,既是各位同学人生的新起点,也是西安培华学院百年校史上崭新的一页。前路漫漫亦灿灿,沿途我们看过许多风景,走过荆棘必是鲜花满地,“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面对新的起点,同学们应当有新的面貌:
首先,要坚持初心,不负韶华。困境时,“残雪压枝”,报之以歌,“犹有橘”;逆境时,“一蓑烟雨”,报之以笑,“任平生”。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在宝贵的大学时光里,更应“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壮志凌云,豪情万丈,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培华青年。
其次,要格物明理,致知笃行。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伟大志向,认真学习,掌握专业的每一项必备技能。在课余生活中也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藏在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阅读可以明理,它是看不见的精神修炼。明人伦,晓事理,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朝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坚定地实施。只要热爱,山海皆可平,无处不风景,希望大家享受通往未来路上的大学风景。在奋斗路上难免会有阻碍,但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希望同学们就像流水一样,慢慢地流淌,不断汲取知识,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的力量,细水长流,以待进发。
再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里除了最基本的认真学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同学们一定要去感受,去获得。在空闲的时候,和室友跑跑步、和朋友打打球、在夜晚微风吹拂的操场上和朋友一起走几圈。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等,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早早地进入到实验室,跟随老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以后的科研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是你们接受高等教育熏陶不可缺少的部分,站得高、看得远、视野开阔,才能在将来遇到美好的诗和远方。
大学生活是一段成长成才的缔造之路,在大学里,你们更多的是学习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方法、一种态度,能让你受用一生的知识和技能。所以,作为辅导员的我,在此想送给大家三条建议。一是做一个有信心的人。二是做一个有耐心的人。三是做一个有恒心的人。大学是一个人素质形成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以我的个人经历与感悟为基础,给大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保持自律。二是学会学习。三是树立目标。
同学们,你在耕耘的季节里经历多少磨难,就可以在收获的季节里享受多少快乐!希望大家既能脚踏实地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又能仰望星空,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们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在大学里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与成就。
总结讲话

体育学院党支部书记兼行政副院长 马德厚
新征程展千秋画卷,新希望绽万树蓓蕾。告别盛夏的燥热,迎来初秋的凉爽,在季节更替中,恭喜同学们翻开新的章程。新学期开启新希望,新征程承载新梦想。在新的人生篇章中,你们从这里筑梦,扬帆起航。在这里,我与大家共勉以下三点:
首先,坚持理想与时代同行,在复兴路上奋勇争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西安培华学院即将迎来95周年校庆,翻开历史的每一页都与民族命运同向同行、与科教事业融合并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同学们应将个人抱负与国家目标相连,将“小我”融入“大我”,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展现时代担当,让青春梦想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在复兴路上贡献力量,在95周年校庆上展青春自我。
其次,坚持实践与理论结合,学以致用,行以践学。作为学生,学习仍然是大家的首要任务,大学的学习要从“学会”到“会学”,从“学好”到“好学”的转变。在大学期间,既要学好专业知识,也要丰富实践锻炼,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有机结合起来,在书本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为人生的长远发展打下牢固根基。
最后,坚持做事的恒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成大事者,必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恒心之于学习和工作,犹如水之于沙漠里的行客,万物之于阳光之生长。如能够十年如一日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坚守,就一定能够得到生活最美丽的馈赠,到达成功的彼岸。
习近平总书记说:“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国家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年华。”同学们,青春启航,砥砺前行,让我们一起努力,在最好的青春里筑梦未来!
每周一早上7点
国旗下的微课堂
你最最亲爱的“导员儿”
TA都可能出现
下周同一时间
我们再见
辅导员介绍
范静毅,女,汉族,陕西渭南人,助教。现任西安培华学院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期间获得陕西省高校第四届心理育人百家慕课手语操“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校级优秀辅导员,曾获得西安培华学院第三届主题班会优秀奖,西安培华学院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名花有主”求职面试大赛“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张美娟,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现担任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