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教育 >> 国旗下的微课堂 >> 正文

国旗下微课堂(一百一十五期)|辅导员的爱国主义宣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9-15 [来源]: [浏览次数]:

国旗下微课堂

一、弘扬爱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法学院 李月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共同探讨一个永恒而又充满时代气息的主题——我们如何弘扬爱国精神,又如何勇担时代使命。这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对我们每一位青年学子最深切的呼唤。

首先,我们要深刻理解爱国精神的时代内涵: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精神基因,是融入我们血脉深处的深厚情感。它并非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

爱国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爱国意味着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这是一种主动的付出,而非被动的接受。

爱国是舍我其谁的担当:国家的未来在于青年,民族的希望寄予青年。这份担当,要求我们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主动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洪流之中,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

爱国是脚踏实地的奋斗: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付诸于行动。它体现在我们每一堂专注的听讲、每一次刻苦的钻研、每一个实验数据的严谨求索中。是用实实在在的本领,去筑牢国家发展的基石。

爱国开放包容的胸怀: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不是封闭排外的。它要求我们具备全球视野,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全球竞争中展现中国青年的智慧和风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同学们,我们生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这既是我们的幸运,也意味着我们无可推卸的时代使命。这份使命,历史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

勇担时代使命,需要我们立下“鸿鹄之志”。 要志存高远,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发展的“小目标”,对标国家发展的“大蓝图”,在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文化繁荣、绿色发展等广阔舞台上,找准自己的方位,设定人生的航向。

勇担时代使命,需要我们投身“实践之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勇于走出“象牙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在广阔天地中了解国情民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砥砺心智、增长才干,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勇担时代使命,需要我们绽放“创新之光”。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我们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突破,努力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最前沿矢志创新,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同学们,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中。前方的道路或许并非坦途,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让我们将深厚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强大的奋进动力!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弘扬爱国精神,是我们的情感底色;勇担时代使命,是我们的行动宣言!愿我们所有人,都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征程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篇章!

二、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做爱国担当的先锋力量

法学院 董可怡

今天站在这里,看着台下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我总会想起百年前的青年——他们在山河破碎时振臂高呼,在救亡图存中奔走呐喊,用青春热血诠释了“爱国”二字最滚烫的含义。而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讨论“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不是要复刻过去的场景,而是要回答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当代青年的爱国,该有怎样的模样?

或许有同学会说,爱国是宏大的命题,我们只是普通学生,能做些什么?其实不然。爱国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它藏在我们课堂上专注的眼神里,藏在志愿服务时伸出的双手间。它不是“必须做成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把每件该做的事做到极致”——这,就是我们这代人最踏实的爱国。

爱国从不是空泛的情怀,而是“把所学所长与国家需要结合”的行动。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就是最生动的时代先锋姿态。当然,做时代先锋,光有热情不够,还得有“挑重担”的本领和“扛风雨”的勇气。前段时间,有个同学跟我聊起困惑:“我想参与科研项目,但总怕做不好,不敢报名。”我告诉他,先锋从不是“永远不犯错的人”,而是“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人”。就像袁隆平院士,为了杂交水稻,在田埂上坚守数十年,失败了无数次才换来丰收的希望;就像航天员团队,在茫茫太空中挑战极限,用无数个日夜的训练,换来了中国航天的一次次突破。他们的“先锋”之名,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次“敢闯敢试、愈挫愈勇”中拼出来的。

同学们,我们这代人何其幸运——生在一个国家日益强盛的时代,有平视世界的底气,有追逐梦想的舞台。但这份幸运,也意味着一份责任:前辈们用奋斗让中国站了起来、富了起来,现在轮到我们,用拼搏让中国强起来、美起来。或许你现在觉得自己的力量很渺小,但请相信,无数个“渺小”的我们,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汇聚成推动时代的磅礴力量。

新学期刚开始,我想给大家提三个小小的希望:

第一,做“眼里有光”的青年,把爱国的情怀刻在心里。多读一读党史国史,多关注国家发展的大事,让“为什么爱国、怎样爱国”成为我们的思想自觉,而不是被动的口号。

第二,做“手上有活”的青年,把爱国的行动落在实处。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主动拓展,把专业基础打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在实践中增长本领,让自己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人。

第三,做“肩上有责”的青年,把爱国的担当扛在肩上。不躺平、不摆烂,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敢冲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维护好校园的秩序,帮助有需要的同学,用点滴行动传递正能量。

同学们,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爱国的答卷需要用行动书写。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在各自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成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的先锋力量!

三、总结讲话

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兼行政副院长 马德厚

当五星红旗在晨风中冉冉升起,我们的心中涌动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热爱与敬意。今天,我们齐聚在此,不仅是为了一次庄严的升旗仪式,更是为了共同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该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时代新主人。

在刚才两位老师的演讲中,李月老师从“责任、担当、奋斗、包容”四个维度,深刻阐释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让我们明白爱国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董可怡老师则从青年的使命出发,呼吁同学们做“眼里有光、手上有活、肩上有责”的先锋力量,把爱国情怀落实到学习、实践与创新之中。两篇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底色。它在科学家的实验室里,在工程师的图纸上,在艺术家的创作中,也在运动员拼搏的赛场上。无论是赛场上的呐喊,还是训练馆里的汗水;无论是课堂上的专注,还是实验室里的求索,都是爱国情怀的生动表达。

做时代新主人,需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要胸怀“国之大者”,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在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各条战线上找准自己的方向;要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牢,把本领练精,用真才实学报效祖国。

做时代新主人,需要我们勇担使命、敢于创新。真正的胜利,不仅是站在领奖台上的荣耀,更是一次次跌倒后重新站起的勇气。面对挑战不退缩,面对困难不放弃,用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奋斗,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

做时代新主人,需要我们团结协作、传递正能量。无论是在团队项目中,还是在社会服务中,都要学会彼此支持、携手前行。用点滴行动汇聚推动时代进步的磅礴力量,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同学们,青春的底色是奋斗,爱国的答卷要用行动书写。让我们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前进动力,把强国之志融入日常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每周一早上7点

国旗下微课堂

下周同一时间

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