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教育 >> 国旗下的微课堂 >> 正文

国旗下微课堂(一百一十七期)|辅导员的爱国主义宣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9-29 [来源]: [浏览次数]:

 

国旗下的微课堂


01以青春之我,做时代先锋

体育学院 霍逸凡

今天,我想以“以青春之我,做时代先锋”为主题,和大家探讨: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我们该如何挣脱“平凡”的束缚,用行动定义“先锋”的模样,让青春与祖国的脉搏同频共振。

提到“时代先锋”,有人会想到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科研工作者,想到在赛场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员,觉得“先锋”总是站在聚光灯下,离校园里的我们很远。但其实,先锋从不是“天生的标签”,而是“选择的结果”——是在别人懈怠时依然坚持的人,是在难题面前敢于突破的人,是在需要担当时有勇气站出来的人。而这样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

作为体育学院的一份子,我常从运动精神里读懂“先锋”的内涵。就像运动员在赛场上,不是每一次起跑都能领先,但每一次冲刺都拼尽全力;不是每一次训练都能看到进步,但每一次坚持都在靠近目标。这种“不放弃、敢突破、勇争先”的精神,正是新时代先锋最该有的底色。而这份底色,不只属于赛场,更属于校园里的每一个你我。

那么,在校园里,我们该如何迈出“做时代先锋”的第一步?答案藏在三个“敢”字里。

第一,要“敢啃硬骨头”,做勤学善思的先锋。对同学们来说,“硬骨头”可能是一道解不出的专业难题,是一次克服不了的体能极限,是一场不敢站上的演讲台。但先锋从不是“无难可克”,而是“知难更进”。就像我们在体能训练中,突破“极限点”的那一刻最痛苦,但突破之后就是新的成长;在学习中,啃下“硬知识点”的过程最枯燥,但掌握之后就是新的底气。当我们不再把“不会”当借口,而是把“学会”当目标,就是在向“先锋”靠近。

第二,要“敢闯新路子”,做勇于实践的先锋。新时代不需要“墨守成规”的追随者,更需要“敢想敢试”的探索者。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尝试把智能设备融入训练,用数据帮学生找到提升空间;在社团活动里,我们可以跳出“老套路”,策划更有意义的体育公益活动——比如去社区教老人打太极,去乡村学校带孩子上体育课,让体育精神传递更多温暖。这些看似“微小”的创新,都是“先锋精神”的生动实践。

第三,要“敢挑重担子”,做勇于担当的先锋。先锋的担当,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在校园里,担当可能是运动会上为学院荣誉拼尽全力的奔跑,是班级活动中主动承担任务的身影,是看到同学有困难时伸出的援手;在社会上,担当可能是疫情防控时的志愿者,是赛场上公平竞争的运动员,是毕业后用专业知识为体育事业添砖加瓦的从业者。当我们把“小我”的成长,融入“大我”的发展,“先锋”的意义就有了更厚重的分量。

同学们,老师们,国旗飘扬的高度,是我们青春该有的志向;时代前进的速度,是我们奋斗该有的节奏。“做时代先锋”,从来不是一句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我们每天都能做出的选择——选择多学一点知识,选择多练一项本领,选择多担一份责任。

就像运动场上没有永远的冠军,但永远有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员;人生路上没有永远的坦途,但永远有敢于做“时代先锋”的追光者。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以青春为笔,以行动为墨,在校园里书写“先锋”的故事,在祖国大地上绽放青春的光芒,让未来的我们,都能自豪地说:“我曾以青春之我,为时代添过光!”

02高扬爱国旗帜 践行时代担当

体育学院 杜晓婷

当清晨的朝阳穿透云层,为校园镀上一层金色光芒,五星红旗伴着旋律冉冉升起、猎猎飘扬——此刻,我们站在国旗下,不仅是在参与一场庄严的升旗仪式,更是在开启一堂浸润思想、砥砺初心的“行走的思政课”。今天,我们围绕“高扬爱国旗帜 践行时代担当”这一主题,共同探寻新时代青年该如何以赤诚之心爱国、以实干之行报国。

一、立足时代高度,深刻认识爱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与磅礴力量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洗礼依然挺立的精神脊梁,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更是我们在百年变局中锚定方向、破浪前行的根本动力。它从不是单一的情感表达,而是基于对国家历史、民族命运、时代使命的深刻认知,所形成的理性认同、坚定信念与自觉行动的有机统一。

二、聚焦育人实效,将爱国精神融入日常化为行动

爱国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也不是“偶尔为之”的特殊表达,它需要落脚于每一个平凡的日常,体现在每一次具体的行动中。对于身处校园的师生而言,爱国就是扛好自己的“责任担当”,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在课堂上、在实验室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可感、可学、可做的实际行动。

对于同学们来说,爱国就是履行好“学生”的首要职责,做到三个“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勤学储能,筑牢报国根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知识是报国的资本。对大家而言,“爱国”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课堂上专注的眼神、图书馆里伏案的身影、实验室里反复调试的耐心——把专业知识学深、学透、学扎实,把创新思维练活、练强、练熟练,就是在为未来“科技报国”“专业报国”积蓄力量。

全力以赴修身立德,涵养爱国品格。爱国不仅要有“本领”,更要有“品德”。遵守校纪校规,不迟到、不早退,是对规则的敬畏,也是对集体的负责;恪守学术诚信,不抄袭、不作弊,是对知识的尊重,也是对人格的坚守;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去敬老院送温暖、去社区做科普,是对他人的关爱,也是对社会责任的践行。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正是爱国品格最生动的体现

全力以赴明辨笃行,把稳思想之舵。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三、强化使命引领,争当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先锋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践行时代担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历史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手中的必然要求。

争当勤学实干的先锋。 学生要杜绝“躺平”心态,不被“内卷”裹挟,而是沉下心来打基础、练本领,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

争当崇德向善的先锋。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要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老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崇德向善成为校园新风尚,成为社会正能量。

同学们,老师们!国旗飘扬,是信仰的指引;国歌嘹亮,是使命的召唤。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我们有信仰,中国便有力量。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高度的政治觉悟、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行动举措,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总结讲话

传媒与设计学院 南斌红副书记

今天我们迎着朝阳集会庄在严的国旗下,刚刚听了杜晓婷和霍逸凡两位老师的发言,字字铿锵有力,充满了我们体育人特有的激情与豪迈,道出了我们的心声与追求。此刻,我想与大家一同分享几点感受,作为我们今天国旗下演讲的总结。

一、我们不仅是体魄的强者,更应是精神的健者。

作为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我们日复一日在跑道上挥洒汗水,在球场上奋力拼搏,在体操馆里精益求精。我们锻造了强健的体魄,磨练了坚韧的意志。但这绝非终点。国旗下,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我们肩负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时代使命。我们要将赛场上那种“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内化为追求知识、锤炼品德、奉献社会的强大动力。要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我们承载着个人梦想,更连接着国家荣耀。

每一次起跑,每一次投掷,每一次配合,都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绩和奖牌。我们今日的刻苦训练,是在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添砖加瓦。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国民体质的增强,离不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是未来体育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群众体育的推广使者,也可能是竞技体育的明日之星。我们的奋斗与民族的复兴伟业紧密相连。当国歌在国际赛场为我们奏响时,那份自豪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要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让青春在为国争光为民奉献中焕发最绚丽的光彩。

三、我们恪守体育道德,更要弘扬青春正能量。

“公平竞争、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是体育的生命线。作为未来的体育工作者,我们更应成为体育精神的坚定守护者和积极传播者。在校园里,我们要带头营造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体育氛围;在社会上,我们要以身作则,展现当代体育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关注体育、参与体育、热爱体育,让运动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标配,让体育的正能量温暖校园、辐射社会。

同学们,国旗猎猎,昭示着信仰与方向;口号铮铮,宣示着我们的责任与担当。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牢记今天的誓言:

以强健的体魄,奠基未来;

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

以深厚的学识,支撑梦想;

以崇高的品格,引领风尚。

让我们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每日训练场上的汗水,化作文化课堂上的专注,化作日常言行中的修养。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这一代体育青年,是堪当大任的时代先锋!

每周一早上7点

国旗下微课堂

下周同一时间

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