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布局,明确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西安培华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国建设的总要求,切实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将立德树人与科技创新工作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学院积极构建“党建+”学风建设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科技创新精神和时代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行者和推动者,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技术革新的卓越人才。


党建+学科竞赛,提高学生专业知识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为目标,努力营造“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专门的科创实验室,配备相关设备和资源,学生积极参与科创物件的制作,营造科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近年来,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1726人次报名参与各类竞赛,其中526名学生荣获省级以上荣誉,年均获省级以上奖项人次超100+,平均参赛率35%。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共获国家级奖项三项,省级奖项十五项,其中,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获评本科组国家一等奖一项,专科组国家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国家一等奖奖项数量在同类院校排名第一,连续两年,我校获评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单位。


党建+创新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以理想信念树学风,不断夯实思想根基。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切入点,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以党建、双创建设为抓手,发挥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教研、创新实践、志愿服务”模式的特色,深化主题教育,提高师生思想认知。一是学院落实党建带团建,团建带班建,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激活基层团组织活力,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养成。以“姜维之班”为主线,促进班团一体化建设。各班充分发挥班级特色,将维之精神与专业相结合,学风氛围得到明显提升。二是抓入学教育,造学风氛围。入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院长开学第一课,助力新生职业规划;书记开学第一课,不忘初心,坚定不移跟党走;入学教育涵盖心理、校纪校规、第二课堂、学业预警等等。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增强专业自信,形成蓬勃向上,探索创新的文化氛围。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型人才。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编写实习实训指导书14本,建设线上课程资源30门,实践教学案例22个,实验平台与仿真平台5个; 积极申报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专业为单位开展各种课程改革研讨活动。四是以教育立学风,拓宽学风建设工作路径。以学生应用能力及岗位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与国内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定期派遣老师到企业学习交流,总结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办学的机制。在学风建设工作的推动下,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毕业生在华为及生态企业高质量就业人数稳步提升。


班团建设

入学教育
产学研合作
企业拓展学习
党建+志愿服务,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别设立教工党员志愿服务队、智信青年先锋队等特色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实践基地。一是以科技志愿为主题,学院积极组织暑期三下乡,2023年校级立项12项,包含6支团中央立项团队,青年前往祖国各地播撒科技志愿种子,用青春聚力乡村建设,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锤炼意志品格,磨炼社会能力。二是以榜样为动力,形成“比学赶超”的学风风貌。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始终重视“纵向引领,有章可循”的培养路线,开展朋辈领航,构建朋辈互助“学习共同体”,创造合力育人新生态。设立优秀学生党员、青春榜样星,用榜样的故事激励学生追求卓越;召开学业进步奖分享会、志愿服务表彰大会、四六级动员会、学风建设主题班会等,招募各专业优秀学长学姐,组建 “课业辅导站”,针对高数和较难的专业课程,组织开展一对一帮扶。营造人人学习榜样,处处看齐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以社区安全为主体,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结合“学院+社区”工作机制,格物社区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及寝室卫生大检查,对各寝室的卫生情况进行逐间走访,提高同学们的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共同营造温馨、洁净、和谐的寝室环境。
志愿服务
榜样学习
社区工作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优良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坚持以生为本和成果导向、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风建设。学生课堂出勤率、学习状态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连续4年考研录取率不断攀升,学科竞赛成绩屡创新高,不断提升育人实效,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